行业与政策
返回

不用微反应的五大理由

2021-11-01

第一大理由:技术适用性不好

微反应技术的适用面并没有那么广,希望微反应替代传统釜式工艺的想法短期内是绝无可能的。然而,就算对于适用于微反应的工艺和项目,其实际结果也不一定会超出传统生产水平。比如,收率是不是有提升,选择性是不是有改善,三废指标是不是下降了等等。如果都没有改进,甚至更差,那么企业自然会更倾向于放弃微反应。关于微反应的使用效果,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,那就是你采用微反应技术对某一个化学反应进行一大堆优化研究,最后得到的结果,实际上和釜式工艺的最优结果是差不多的。为什么是这样?作为一个学合成化学的人,我一直有一个观点:对于某一个反应,化学工作者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都可以趋近于该反应的化学极限。因此,你用微反应可以达到的水平,反应釜同样可以达到。所以,这不是微反应神奇,这是化学反应神奇。当然,实现这样效果的代价会有所不同,所以在实际中才会有了对技术手段的不同选择。

第二大理由:设备投资贵,用不起

在我们国家的精细化工行业,过去长期存在着固定资产投资少,投资回报周期短的优势。所以谁谁谁都要搞化工,尤其的,有多少精细化工企业的老板原来是村支部书记的!然而,随着安全环保要求的不断升级,现在行业的硬件和技术投资是增加了不少。但是如果采用微反应技术,可能增加的更多,有的直接到无法承受的程度。早年,微反应设备多依赖进口,投资门槛较高。近些年,随着微反应国产化的快速推进,肉眼可见的投资额降低了。更有像惠和化德一样搞Hybrid工艺开发的,进一步的提高了微反应技术的投资性价比。然后,对于某些比较大产能的精细化学品,大通量的气液相反应等等,这些仍然不足以对企业构成足够的吸引力。


第三大理由:项目批不下来

严格意义上讲,这不是微反应的问题。某一个项目,采用微反应技术去走审批流程,会遇到种种困难。但是,你不用微反应技术,基本也不可能批下来。所以我说,这不是微反应的问题,这是项目自身的问题。更直白一点说:这是项目本身和园区规划定位、以及地方政策之间的问题。解决的办法只有两个: 要么换个地方做,要么换个项目上。一个可喜的现象是,随着微反应技术工业化项目的逐个落地,园区管理部门对技术的信心也提升了。没准,不久的将来,你既不搬家,也不换项目,照样能干起来。


第四大理由:第一只螃蟹不敢吃

一讲起来,我们都豪言壮语,要做“第一个吃螃蟹的人”,舍我其谁?然而,第一只螃蟹好吃吗,有毒吗,怎么下手?除了上面提到的技术问题,设备投资问题,项目申报问题,还会遇到上下游设备的匹配问题,原材料更换问题,新工艺的产品应用验证问题,操作人员的再培训问题等等。这些因素都结合在一起,使得新技术的应用的存在或大或小,或多或少的风险。

另外一件扯后腿的事情就是,我们国家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还不行,从业人员的知识产权意识还不够强。自己好不容易做出来的项目,一转身就被别人偷走了,还很难取证,很难维权。这种问题广泛的存在于外企和国内企业之间、国企和民企之间、民企和民企之间。不过,最近的一个知识产权案例应该是给了我们一定的信心,可能你们也看到了报道。天赐材料起诉安徽一家公司的知识产权案,通过刑事和民事多方位维权,最终完胜。在获得了3000多万元经济赔偿的同时,相关人员也被判入狱。大力鼓励和全力支持创新,已经成为我国崛起过程中不可逆转的一股洪流。


第五大理由,技术替代

什么叫技术替代,微反应这么新的技术这就要被技术替代了?听我说完。近些年,随着微反应技术的推广和普及,为企业的技术开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多功能研究平台。在这个平台上,我们可以以精确的方式研究传质、研究传热、研究工艺的内在规律。在对反应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后,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,某些项目采用微通道反应器是大材小用,可能用管道式反应器就完全能够解决,或者用CSTR也很好。甚至,微反应的研究成果还能够指导传统釜式工艺生产,通过参数调整后,不用更换任何设备就能够带来技术提升。因此,这种情况下,尽管没有采用微反应技术进行工业化生产,但是,军功章上有你的一半,也有我的一半。





首页
电话
邮件
置顶

mab@hybrid-chem.com

13735573801